三江古韵| 探访重棉四厂里的旧时光

三江古韵| 探访重棉四厂里的旧时光

冬天是个适合怀旧的季节。在美丽的江城合川,不仅有钓鱼城、涞滩古镇这种带有厚重历史底蕴的遗址、古镇,乘坐825或516路公交车,经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商铺,拐入东津沱,你会邂逅一座古朴、安静的老棉厂,它的名字叫重棉四厂。12月20日,沐浴着冬日的阳光,记者探访了老棉厂里的时光印记。

重棉四厂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豫丰和记纱厂始建于河南郑州,抗日战争时为保障后方衣物供应搬迁至重庆,并于1940年在合川东津沱设立支厂。新中国成立以后,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经历公私合营,成为国有企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重棉四厂。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纺织业逐渐被历史淘汰,重棉四厂于2014年全面停产,那个鼎盛时期拥有六七千职工、盘活了整个东津沱、为合川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棉厂如今已不复当年模样。

三江古韵| 探访重棉四厂里的旧时光

沿着四棉街一路向上,走到重棉四厂正门前,记者看到,原本的“重棉四厂”四个大字只剩下一个“棉”,铁门紧锁,两边的居民楼空无一人,台阶上堆了很多梧桐树的落叶,附近的几个居民正在门前晒太阳。“重棉四厂已经完全不开放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询问了街边一位老人。

三江古韵| 探访重棉四厂里的旧时光

老人一听说记者是来看重棉四厂的,兴奋地说:“我以前就是厂里的女工,1966年进厂、1992年因病退休,我退休的时候,厂子还很繁华,职工有好几千人,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东津沱住户,有很多都是当年厂里的职工或者职工家属。”

三江古韵| 探访重棉四厂里的旧时光

说完,老人又主动带记者前往重棉四厂的侧门,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哪里是办公楼,哪里是职工宿舍,哪里是曾经的子弟学校、剧院、体育场……尽管已经退休多年,根植在老人记忆里的老厂图纸却好像从未褪色。

走进重棉四厂,往日的繁华早已不见:砖瓦房上爬满了爬山虎;体育场边满是杂草青苔;与工厂正门相对应的银杏树正迎合时节落了一地的黄叶;工厂车间生锈的铁门上,不知是谁写下了一首叫《怀悼の棉》的小诗。在暖阳照耀的午后,到老厂里去走走看看,怀念旧时光、顺应新发展也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事。

文章来源: |特此说明 |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