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散落在大地之上的眼睛,千百万年来遥望着苍穹。
它们是流水的杰作,是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的独特喀斯特奇景。
它们星罗棋布,遍布华夏大地。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坑。

天坑作为一种奇特的地质奇观,以它们千姿百态、壮美瑰丽的英姿,吸引着国内外的专家和爱好者。此前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四川、广西、云南等地曾有大量集中的发现。截止到2010年,全世界已发现并确认的天坑约80多个 ,其中有超过50个在我国。不仅如此,全球已发现天坑中的3个特大型天坑,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广西巴马好龙天坑均在我国。

雄居世界第一的小寨天坑位于重庆市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口部最大直径626米,最小直径537米,坑底最大直径522米,垂直高度666.2米,总容积11934.8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积最大的岩溶漏斗。天坑口四面绝壁,如斧劈刀削,宏伟壮观。坑中有无数幽深莫测的洞穴和一条汹涌澎湃的暗河。

小寨天坑比武隆天坑深一百多米,坑底仰望那些巍峨雄壮、高耸入云的群山,气势磅礴。位于奉节县兴隆镇,在以前当地人都称之为“神坑”,因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良好的庇佑场所,故而村民在“神坑”周边定居,形成村寨,俗称小寨。
顺着曲曲折折的栈道,可以一直下到谷底,虽然会耗费巨大的体力,但非常值得一探究竟,尤其是在夏日,这里的温度可比城区低十几度,非常清凉。

绝壁四合,青天如井,身处小寨天坑底部,让人不由而生孤寂疏离之感。

好龙天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县,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600米,最大深度约为510米,总容量约1亿立方米。是我国乃至全球目前已发现的规模硕大,形体最完整的岩溶天坑之一,在我国已发现的十大岩溶天坑中,位居第二。

大石围天坑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乐业县境内,长约600米,宽度超过400米,深度达到600以上,是被国内外专家认可的“超级天坑”。而就在这片群山之中,还分布着邓家坨、茶洞、神木、白洞等30余个天坑。这些天坑集中分布在近2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坑群——大石围天坑群。
最近几年,在我国陕西省境内又一次发现了更大规模的天坑群。在汉中地区发现天坑有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迹109处。更为奇特的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以往发现的天坑都分布在北纬30度以内。而在陕西境内,它们竟神秘地大规模出现在了北纬33度。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人类对天坑的探索从未停止。为了进一步展开对天坑的研究,科学家们再次启程。经历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科学家们历经徒步、涉水、岩降、洞穴探险,走过数十公里无人区,深入探索了数十个天坑之后,终于对天坑这个独特的景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科学家们发现,水是天坑形成的第一要素。在他们考察过的所有天坑底部都发现了大量的溶洞、暗河。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底部发现了水量充沛的百朗地下河;而小寨天坑底部的暗河,竟然还连通着15千米外的天井峡地缝。正是这些强大的地下暗河系统塑造了庞大的天坑群。
在天坑的底部,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各种罕见的珍稀动植物。


专家解释说,一般的天坑,都有着相对封闭的内部环境,底部与坑口地表相比拥有较大的湿度、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负氧离子浓度,加上稳定的温度、丰沛的降雨、充足的热量、适宜的湿度等条件,使天坑形成了有别于周围区域的小气候和适合生物生存的独特生境。因而天坑为各种生态类型动物的繁衍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科学家还发现,天坑不仅是动植物的生存天堂,其实在我国的一些天坑里,早就有过人类的生存痕迹,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村庄就坐落在天坑的底部,这里环境优越,当地人祖祖辈辈在此生活。

地理学家们的不断探索,让我们见识到了天坑的壮观与独特,了解了它们从孕育,到发展的过程。尽管这个周期远比人类的生命漫长,但如果人类能够在有生之年,从不同生命阶段的天坑中,掌握到更多的地理信息,从中学会应对环境变迁的方法,那么,我们与这些静默的大地之眼的相遇就是幸运的。
文章来源: |特此说明 |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我们将立即删除。